2023年6月8日 星期四

MPF基金成本分析—股票基金 (2023年6月更新)

(圖可點擊放大)

截取於積金局強積金基金平台的網頁比較了不同MPF營辦商的表現 

圖中有幾個數字,分別是: (A) 基金規模 (B) 風險標記 (C) 開支比率 (D) 過往回報。

 在選擇MPF的基金時,如果只能以一個數字作為依據,我們應選擇哪個數字?
.
.
.

答案是 (C) 開支比率。 

 (1) 重視成本的理由 

 開支比率,代表基金的成本,是我們最應該著重的數字。 在<節省成本之必要>系列的文章中,我們知道,小小1至2%的成本在複利的影響下,長時間可以侵蝕我們高達3成以上的資產。更何況,MPF是一個30年起跳的投資計劃,控制成本,至關重要。

比起過往回報數字,開支比率是一個更有力預測未來回報的因素。

 因為回報本身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例如市場自身的表現,基金本身採用的投資策略,特別是基金經理自身的風險,像是經理人更替等等。

我們無法單單從過往回報數字看出以上因素在未來會如果發展,更甚者,基金回報常有均值回歸的現象,即是個別表現好的基金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會回歸平庸,這個現象,我們日後再詳細討論。 

 成本,是一個現在我們更為可控的因素。

 ... 

 (2) 實際數字分析 

 這次,我們只著重分析成本與回報的關連。

在 <節省成本之必要(三)>中,我們比較過整體MPF制度與指數基金範例的成本與回報,知道低成本是指數基金勝出的關鍵。

這篇文章利用積金局強積金基金平台網頁所載的數字,回測比較不同資產組別中,較低與較高成本的基金會帶來一個怎麼樣的長期回報。

為呈現一個整體的樣貌,比較的方法是,先計算出每個組別的平均開支,把高於平均開支的基金歸類到高成本組,反之的歸到低成本組。

再計算兩個組別的平均開支和10年期年化回報(資料的限制列在最後部分),看看成本較低的能不能如上所預料,低成本為我們帶來更好表現。 

... 

以下是股票基金各個組別的比較結果。粗體藍字標示的那一行是代表低成本組減高成本組的差異,也是代表低成本組的相對優勢。 

(圖可點擊放大)

環球,美國,歐洲及亞洲股票基金均能讓我們看到,低成本組帶來更好的回報表現。

而美國股票基金更有一個現象是,低成本組的回報優勢(0.62%)大於成本優勢(0.53%)。這代表,低成本組不僅在扣除成本後有更高回報,還在扣除成本前就已經勝出。 

(圖可點擊放大)

接著我們來看中國和香港股票相關的基金。 

大中華股票基金和香港股票基金(追蹤指數)表現都與我們估計的一致,低成本基金有更好表現。

中國和香港股票基金則表現相反,這是否代表高成本基金終於物有所值?我們下面繼續。 

... 

(3) 小結 

這次比較的8組股票基金組別中,大部分都是由低成本組勝出。故此,我們可以大致上總結出選擇低成本的基金比較有機會讓我們在將來獲得較高回報。 

只有兩個組別有點異樣,在中國和香港股票中,高成本組反而能帶來更好的成果。而追蹤指數的香港股票整體更是不如以主動基金為主的香港股票基金。 

難道,中港股真的和某個說法一樣,十分難玩,要由收費較貴而較高明的經理人才能在這個市場生存?又或者中港股不如其他市場般有效,有較多錯誤定價的空間供專業的經理人利用?所以中港股基金方面,還是應該如何選擇? 

這個問題,我們稍後回來討論,下回先看其他組別的比較結果,也讓投資朋友們有些時間一同思考。 

... 

資料的限制如下: 

1. MPF的數據主要由積金局強積金基金平台的網頁截取,部分由個別MPF供應商的網頁資料補充,資料截至於2023年4月30日。

2. 沒有10年期回報數據的基金,樣本數太少如日本股票基金和沒有分類的基金不納入比較。 

3. 受資料樣本局限,是次分析非精確計算,只能作太約估算,並不就準確性及真偽作任何保證。 

... 

免責聲明:本專頁所提供的資料只作個人分享及參考用途,並不構成提出銷售、徵求購買、邀約、建議或推薦閣下完成任何交易。本專頁均不會對內容之準確性及真偽作出任何聲明或保證。投資涉及風險,投資前請深思熟慮。如有需要,請徵詢獨立、合資格之法律、財務或其他專業顧問,以確保所作之決定,皆能符合閣下之個人或財務狀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